刘健

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现任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任职经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学术任职: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贵州省神经外科主任委员、贵州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贵州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范院长”“贵州青年五四奖章”“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援鄂抗疫英雄”。 先后荣获贵州省科级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具有丰富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经验,在颅内深部肿瘤、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特性研究、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张鸿祺

张鸿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等多家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放射中心学习。 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及研究,成为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双栖”神经外科专家,将二者相互融合,带领团队在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体会。累计发表100余篇学术文章。 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库。在脊髓血管的发生发展、临床解剖;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自然史、治疗技术和长期预后;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动静脉畸形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KRAS基因体细胞突变是AVM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被BRAIN杂志刊登,并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为今后AVM药物治疗的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这项研究获得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MAP3K3和PIK3CA基因体细胞突变是散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致病原因,在BRAIN杂志发表。揭示了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的机制。 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CIAP)”,联合全国数十家单位,在制定诊疗规范和指南、建立培训体系、研究科学问题、推动产学研转化等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为提高我国动脉瘤治疗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目前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司库、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CFITN)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在促进我国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多学科平台的建设,建立培训体系,树立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曾率队参加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十大优秀志愿者、率领中国首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获得全国先进援外集体。 曾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首都健康卫士、京城名医、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等荣誉称号。

侯立军

神经外科、创伤外科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创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成功救治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患者6000余例,发表SCI等论文150余篇,主译《实用内镜颅底外科学》、《脑血管重建:显微外科与血管内介入技术》,创办了国际颅底创伤与微创神经外科大会。

黄玮

1979-1984 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 1984---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

于炎冰

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候任组长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主编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获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6年及2018年分别获王忠诚青年医师及学术成就奖。

更·党木仁加甫

更·党木仁加甫,男,蒙古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八届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常委、新疆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新疆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新疆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颅底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免疫学会理事长、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乌鲁木齐)主任、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专家、新疆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第一届国内编委、《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自治区级课题十余项。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SCI二十余篇。编译著作两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入路》(副主译),2014年10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脑桥小脑角区病变手术学》(副主译),2015年11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广泛涉及神经外科各个领域。

郝解贺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辽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委

张建宁

张建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第五届亚洲神经外科学会副主席、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天津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我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部突贡专家和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 先后承担了 国家“973” 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以及天津市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科研课题,获得科研经费已超过1000万元。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1名、博士研究生28名、博士后1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41篇,其中SCI收录近44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先后主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图谱.脑肿瘤分册》1部,作为副主编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和《神经外科学》等著作,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还获得天津市首批“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和2010年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钟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肿瘤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和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的编委。 主要从事颅内肿瘤、颅底外科等的临床手术治疗以及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以来总手术量已逾2万台;长期负责教学工作,自1998年来作为全国颅底外科学习班负责人之一,目前已完成50届1500余学员的教学培训。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刘建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脑血管中心主任,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介入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脑血管病杂志》、《Stroke》 和《Neurosurgery》等 10 余本杂志副主编、编委或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及全军科研项目 20 余项。主编专著 3 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0余篇,SCI 收录 140 余篇,主持制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规范及专家共识6部。授权专利21项,产品转化7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及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等37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军队成果奖及省部级科技奖 11 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等。

吉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