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资讯

  • 全部时间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进展

    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约为每7/10万,而GBM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49%。并随年龄增长而比例增加,成人恶性脑肿瘤中,大约80% ~85%为GBM。

    2025.07.16
  •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静脉解剖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一种罕见的DAVF,涉及通过舌下神经管的髁前静脉(anterior condylar vein,ACV)和(或)位于舌下管外口的髁前汇(anterior condylar confluence,ACC),因此也被称为ACC DAVF。既往研究表明,舌下神经管区DAVF 约占所有DAVF的1.8% ~ 5.1% 。

    2025.07.16
  • 脊髓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外伤所致。截至2019 年,全球约有2060 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不仅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还引发多系统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

    2025.07.15
  • CD47的生物学作用及在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尽管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有所改进,但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仍为12~15个月,3年生存率约为10%。在原发肿瘤切除后,对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为中等,但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显示出耐药性,导致临床疗效不佳。因此,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胶质母细胞瘤的病因至今仍然未知。

    2025.07.15
  •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何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行血管内治疗,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Ⅰ级A 类证据)。

    2025.07.14
  • 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局部性的脑动脉壁异常扩大并使得该区域的血管壁较为薄弱以及形成瘤状突出,且其破裂风险与血管壁存在一定的关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40 ~ 60 岁的中老年人中发病几率最高;国外一项相关大规模尸检报告中显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为31.9%,与既往调查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部分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从而未进行相关诊断检查而产生统计误差。

    2025.07.14
  • 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其中小胶质细胞扮演重要的角色。缺血缺氧环境可以激活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使其活化为各种表型的小胶质细胞。最经典的分型为M1和M2表型,M1表型促进炎症并加重神经死亡,M2表型抑制炎症并促进神经修复。

    2025.07.09
  • 含凝血酶原1型结构域的蛋白质1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含凝血酶原1 型结构域的蛋白质1(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THSD1)基因编码的THSD1 蛋白,不仅可调节新生的黏着斑组装,影响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附着,还可与多种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维持血管完整性的关键过程,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当该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导致罕见的遗传病,引起免疫性胎儿水肿、胎内死亡或浆膜腔积液。

    2025.07.09
  • 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围手术期脑卒中系指手术期间或术后30 天内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是手术严重并发症。成人非心脏和非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卒中发病率为0.1% ~ 0.7%,而心脏手术中发病率为1% ~ 5%,且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占比(约95%)远高于出血性卒中(约5%)。

    2025.07.08
  • 多学科协作在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是一种复杂且危及生命的临床状况,多学科协作在其诊治中至关重要。这2 种疾病在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和潜在冲突,只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才能优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够确保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快速决策,尤其是在急性期干预的“黄金时间”内。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