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资讯

  • 全部时间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的多序列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 BM)为颅内最常见的两类恶性肿瘤。二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术前准确诊断二者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准确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是二者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但手术或穿刺活检均属于有创操作,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并且,一些患者受高龄、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合并症等因素影响不具备穿刺或手术的条件。

    2025.09.10
  • 靶向抗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厚、破裂后血栓形成和栓塞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临床主要依据斑块的大小或管腔狭窄程度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斑块脱落导致血管闭塞的风险。

    2025.09.10
  • 脑电图在糖尿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在遗传、免疫、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作用下,胰岛素出现绝对或相对缺乏,从而导致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急慢性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2025.09.09
  • 事件相关电位评估电磁辐射环境对人脑认知功能影响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电磁设备广泛应用,小到WIFI热点、手机、家用电器及设备,大至军事领域的新型高科技武器,这些电磁设备早已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些设备运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通常难以避免。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环境对人脑功能的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不同国家的城市地区,包括射频电磁场在内的多源电磁辐射量均处于高水平。

    2025.09.09
  •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脑血管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脑脊液中,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 约占自发性SAH 的85%。

    2025.09.08
  • Notch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程度最高,也最为多见。目前,手术辅助放化疗是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由于恶性胶质瘤具有增殖速度快、侵袭能力强等表型特征,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

    2025.09.08
  • 神经嵴细胞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颅骨作为脑组织最直接的保护屏障,若出现缺损不及时修补会因体位、情绪和负压等导致脑组织在颅内移动,从而造成脑穿通性畸形、癫痫发作和脑变性萎缩等伤害,因此尽早修补颅骨缺损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损害。

    2025.09.03
  • 人工智能用于CT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发病率约3.2%,在我国约为7%,且未破裂前多无明显症状。IA 破裂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5%,病死率高达50%;即便及时治疗,致残率仍达46%。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MR 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 ) 及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IA 检出率逐渐提高。

    2025.09.03
  • 脑小血管病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泛指脑内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0 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及心境、运动和步态障碍等。该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展为痴呆,则不可逆转。

    2025.09.02
  • 复杂难治性颅底肿瘤的精准治疗进展

    复杂难治性颅底肿瘤作为一种发生在颅脑底部及其邻近区域的肿瘤,通常具有复杂的解剖位置和临床表现。由于其位置深、结构复杂,且常常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紧密相邻,因此其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人工智能、手术技术、术后创新疗法的不断进步,颅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