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视角 |如何理解GLP-1受体激动剂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消化道L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即孤束核)产生的肠促胰素,可增强葡萄糖所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与食欲,促进饱腹感。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s)可模拟内源性GLP-1的作用,正式获批的适应证已从2型糖尿病扩展至成人肥胖患者的肥胖症及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业界普遍认为,肠促胰素受体激动剂是意义重大的创新突破,彻底改变了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模式。……
- 文献述评 | 提高复原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以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象长期不稳定为特征,在精神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15%-25%,自杀及共病风险较高。既往一般认为BPD预后不理想,但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BPD的发展轨迹可能较预想中更乐观……
- 专家视角 | AI取代人类心理治疗师的“危”与“机” Joseph Weizenbaum,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计算机科学家,于1966年研发了首个聊天机器人,并将其命名为ELIZA。这个名字的灵感源自《皮格马利翁》中一名单纯的花店女孩:她在经过高强度的语言训练后,在舞会上成功说服贵族们自己也是贵族。Weizenbaum想知道,计算机程序是否也能实现类似的模仿——与人类交谈时如此轻松自如,以至于让人类无法察觉对方其实是一台机器。……
- 专家视角 | 度洛西汀为何难以安全减停? 抗抑郁药撤药反应通常发生在停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后,以停药后1-2天内出现一系列躯体、认知和情绪症状为特征,常见症状包括头晕、易激惹、焦虑、激越和“大脑过电感”。过去认为,抗抑郁药的撤药反应程度较轻,且具有自限性;然而近年来,此类反应日益被视为重要的临床课题。……
- 锐思妙想 · 第 3 期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将就”还是“讲究”?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精神障碍的优化管理早已不是单纯的临床问题,更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鉴于老年人存在一系列与年龄增加相关的药代动力学改变[1],且经常存在躯体共病及多重联合用药,精神科药物用于这一人群时的利弊权衡颇具挑战性,同时也是临床工作者治疗哲学的体现。……
- 专家视角 | 不会DBT,可以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做些什么? 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不需要辩证行为疗法(DBT)的博士学位,也不需要从药房翻出来的灵丹妙药。BPD患者即便无法接受到“金标准”治疗,也有望通过被赋权、结构化的生活和人际连结,实现有意义的、持久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