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汇总了体内检测到的斑块表型变化的总结,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旋转斑块形成的发病机制和稳定过程,也有助于设计未来研究,以探讨斑块稳定的干预措施。
本文汇总了体内检测到的斑块表型变化的总结,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旋转斑块形成的发病机制和稳定过程,也有助于设计未来研究,以探讨斑块稳定的干预措施。
2025年9月2日,Ionis Pharmaceuticals宣布其靶向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olezarsen在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患者中开展的关键3期CORE和CORE2研究取得了积极的顶线结果。研究结果显示,olezarsen可使sHTG患者的空腹甘油三酯(TG)水平经安慰剂校正后平均降低72%,急性胰腺炎事件显著减少85%,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
在2025 ESC大会上,ATTR-CM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标志着ATTR-CM的防治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
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深入解读两项研究,并结合荟萃分析结果,探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是否应该对LVEF≥40%的心梗患者长期应用以及如何应用BB。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中科院一区TOP,IF: 5.3)上发表了一项题为“Inflammatory Status Modifi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emic Trai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的原创研究成果。针对全球日益增长的冠状动脉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双重负担,这项研究首次明确揭示了炎症状态在血糖特征与冠心病患者认知损害关联中发挥的关键调节作用,为预防
近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2025)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期间,主要研究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团队胡新央教授受邀在Late-Breaking Clinical Science: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women专场报告了FLAVOUR 长期随访的性别差异结果。研究聚焦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对比了血流储备分数(FFR)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疗效与远期结局。
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由北京安贞医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张宏家教授以及心联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Craig S Anderson教授领衔,联合国内12个省份,88家医疗中心完成的PANDA-II研究成功入选ESC年会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 LBS)。当地时间30日下午,杜昕教授代表全体研究人员在会场发布了研究的主要结果。同时,本研究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同期发表,这也是我国心衰领域原创性研究首次在该期刊发表。